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浅析

高考,作为学校教育最高等级的指挥棒,就像是一根魔法棒,在它挥动的方向里,有太多的点石成金。这根由公平正义化身而来的魔法能量棒,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希望,若充分发挥其潜能,在体教融合、发展社会体育、提升国民体质等诸多方面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谈到体教融合,那么就绕不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下面我就依附于高考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来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一、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初衷和时代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探索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模式。到2020年,我国有283所高校具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招生学校越来越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之初,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现在来看,有能力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要么是各省级、国家级专业队的现役青年运动员,要么是曾经入选过这些专业队的健将级以上退役保送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自行培养的运动员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高度。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其在教练员团队、营养供应、康复手段、训练条件等方面,和专业队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现在的高水平运动队,在各普通高校学习、训练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各种大学生比赛,丰富了校园体育的文化氛围,带动了更多普通大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成为校园体育的榜样力量。我们应该顺应这种潮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队去做,按照学校体育的规律办事,把学校体育的舞台还给普通大学生。

二、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方向的调整

为更好的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出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自主招生方式,以更好的选拔和培养人才。 那么,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能不能在提高文化要求的基础上,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自主招生呢?笔者认为,不仅可以,而且相当有必要。因为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更多身体健康,能够更长时间从事更艰苦工作的科技人才。

在现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指挥棒的导向下,目前高中阶段的高水平运动员,为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很多已经彻底放弃了文化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难以招满文化本二线标准高水平运动员的原因。

我认为,如果降低高水平运动队的专项水平门槛,大幅度提高相关的文化要求,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实现“体教融合”,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这些接地气的体育尖子生再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终身体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小学和大学都必将出现异常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国民体质,彻底改变学生“做不了引体向上”这样的非正常局面。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更健康更合格的人才。

文化成绩较差,具备一级及以上运动等级证书及水平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可以通过现有的单招等方式,进入师范或体育类院校的体教、运动训练等体育专业就读(据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全部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就读)。这远比让他们进入普通高校,读非体育类专业,更容易毕业,也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实践证明,这类高水平运动员,无论在哪个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最终大部分还是要从事体育工作,那就不如直接进入体育专业,能够学的更专业,更加的学以致用。

展开全文

三、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人数的调整

实践表明,体育运动能力强,尤其是经过系统训练、参加过各种体育比赛的学生,他们大多有更好的情商,团队意识更好,意志力更坚韧,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未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压力,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那么,为什么不给这样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进入高校就读呢?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现有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规模上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校体育高质发展的需要。按照现有的招生政策,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不能超过年度本科招生的1%,本科招生规模小的学校,比如只招4000人,如果有八个运动项目,那肯定每个项目都“吃不饱”;有的高校本科招生人数超过万人,但是只有两个运动项目,那他们的名额反而用不了。所以,名额上不能搞一刀切。如果按照项目建设,每一个项目给20个招生名额,这样或许更合理一些。按照前文所述,如果大幅度提高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门槛(比如要求达到学校招生投档线下30分),这样招进来的学生,是无需担心其文化学习考试能力的。这样的学生越多,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肯定越浓厚。

四、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方式

上一篇:中国首个NBA篮球训练中心正式揭幕 下一篇:又双����创历史新高!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